近日,中國元好問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遼金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忻州召開。會議由中國元好問學會主辦,忻州師范學院承辦,來自全國92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代表參會。
研討會上,中國元好問學會原會長、忻州師院中文系狄寶心教授以《元好問〈雁丘〉詞異文版本溯源及經(jīng)典認同內因追究》為題,剖析了《摸魚兒·雁丘詞》的版本演變與傳播。中國元好問學會會長、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中心主任胡傳志作《元好問從鄉(xiāng)士到天下士的進階過程》報告,就元好問的成長歷程與歷史文化地位進行了深度探討。安徽師范大學張勇耀教授圍繞廖文炳《唐詩鼓吹解》的版本流傳與詩學價值,展示元好問資料匯編及數(shù)字化研究最新成果。西北民族大學多洛肯教授緊緊圍繞《遼金契丹與女真文人創(chuàng)作與中華文學一體化》一文,緊扣民族團結進步與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開論述。
會議設置了分組研討,議題涵蓋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元好問詩詞曲文小說的獨特價值、元好問研究文獻梳理與版本考證、遼金元文化及忻州地方文化發(fā)展與文旅融合等領域,學者們分享了宏觀理論思考,同時也進行了精細文本分析。
會議共收到投稿150余篇,錄用87篇,形成80余萬字的論文集,為推動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強勁的學術支撐。本報通訊員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