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三十個“世界讀書日”。
在全民閱讀的熱潮中,青年群體正為閱讀注入年輕活力。他們的閱讀場景靈活,會在圖書館、圖書市集、城市書房等不同場所中看書;他們的閱讀形式新穎,無論電子書、有聲讀物還是視頻說書,都是閱讀的方式;他們的閱讀選擇有趣,喜歡將閱讀與影視、漫畫等結合,有了更多適合自己的新樣態(tài)。
從公共圖書館到特色書店
讀書有了新空間
北京市通州區(qū),開館不到兩年的北京城市圖書館人氣居高不下。前不久,這座建筑剛入選《時代周刊》(TIME)2025年度全球100佳旅行目的地。
這座建筑屋頂?shù)臉錉罱ㄖY構靈感來自銀杏樹葉片,144棵“銀杏樹”構成的“森林傘蓋”從“山谷”中拔地而起,營造出“臨山間、于樹下、勤閱覽”的讀書環(huán)境。踏入其中,仿佛置身一片銀杏林,高大的石柱如銀杏樹干,撐起整個建筑的骨架,屋頂?shù)那€如大運河波紋般起伏有致。
在這座“銀杏林書苑”中,有著世界最大的單體閱覽圖書館。坐在落地窗旁伏案自習的讀者,大部分是年輕人。
即將本科畢業(yè)的朱同學,正一手拿著《中國通史》,一手提著保溫杯回到自習座位上。“館內整體設計挺吸睛,閱讀區(qū)的智能平板查閱歷史文獻也比較方便,很適合看書自習。”朱同學告訴筆者,她打算未來繼續(xù)攻讀歷史學方向的研究生,之前一直在家看書復習,被館內大氣的落地窗和自習室吸引后,一周會來三四次。
館內一層西北側,元宇宙體驗館排起了長隊。據(jù)工作人員介紹,該主題館利用數(shù)字孿生技術構建虛擬與現(xiàn)實交融的閱讀世界,讀者可與數(shù)字人對話,尤其受到年輕人喜歡。主題館內,《牡丹亭》《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古籍經典場景得以再現(xiàn),讀者可在此創(chuàng)建自己的數(shù)字人身份,感受沉浸式的元宇宙體驗。
截至今年3月,北京城市圖書館已接待讀者超428萬人次。依托多元的閱讀服務空間,這里舉辦了包括京津冀非遺展、“大運河文化閱讀行”、“圖書館之夜”在內的3400余場文化活動,致力于打造可學、可感、可游、可玩的文化探索之旅,吸引許多年輕讀者打卡和游玩。
除了傳統(tǒng)的公共圖書館,散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特色書店也成為年輕人的讀書打卡點。
走進北京市昌平區(qū)的魔方城市書房,天花板上懸掛著“詩與遠方”“挑一本喜歡的書離開”“謝謝你還在喜歡讀書”等標語,閱讀區(qū)座無虛席,以年輕人為主。幾乎每張桌子上都擺有美式、卡布奇諾等咖啡飲品。
“顧客只需買一杯飲品,就能坐在這里看書一整天。此外,書店還有30多個包間,能滿足讀者閱讀、自習、開會等個性化需求?!睍旯ぷ魅藛T告訴本報,總部位于遼寧省沈陽市的魔方城市書房書店,已在全國各地布局100多家,致力于打造特色主題的閱讀空間。
在書店暖色調的燈光下,許多青年手捧咖啡,穿過木質書架和吧臺,尋找提前預訂好的私人包間。大學生趙宇凡便是其中的一員?!芭c傳統(tǒng)的圖書館不同,這里的閱讀氛圍感和個性化服務很突出,很多年輕人來探店?!壁w宇凡告訴本報,他參與了書店的“365天閱讀自由計劃”(指每天付費1元,一整年無限次借閱書籍),以此幫助自己養(yǎng)成每日閱讀的習慣。
書店出口處的許愿板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注意。在這塊不足1平方米的板子上,密密麻麻貼著五顏六色的心愿便簽,不少讀者在離開書店時會駐足片刻,在便簽上寫下自己的閱讀體驗和寄語,然后貼上去?!坝朴茣?,可抵遠方”“2025年,計劃看完10本書”“好想進入金庸筆下的江湖世界”……這些便簽上的心愿或長或短,寄托著年輕讀者對閱讀的熱愛。
據(jù)書店工作人員介紹,這塊許愿板已經逐漸成為書店特色,不僅記錄了讀者們閱讀后的感悟,也承載著書店與讀者之間的故事。
從音頻聽書到視頻“看”書
閱讀方式花樣多
過去,提起閱讀,往往是撫著紙張與書本翻閱;如今,在青年一代的日常生活中,閱讀有了花樣繁多的體驗。
聽書已經成為一種閱讀時尚。乘坐北京地鐵2號線,手機連上藍牙耳機,打開喜馬拉雅APP,播放自己喜歡的有聲讀物——這是彭揚的通勤常態(tài)。這位正在北京實習的大學生,喜歡用聽書來打發(fā)自己半小時的通勤時間。
“聽書很方便,也很享受,戴上耳機就能沉浸在書籍的世界里?!迸頁P告訴筆者,之前她嘗試過在地鐵上閱讀紙質版《平凡的世界》,但車廂的噪音和晃動,讓她只堅持3天便放棄了。直到開始聽書,她又重拾了在路上閱讀的樂趣。
彭揚說,之前她一直以為有聲書只是機械地朗讀書本內容,后來才發(fā)現(xiàn)很多有聲書會用廣播劇的形式,有著很強的代入感,這令她耳目一新。被聲情并茂的有聲讀物吸引后,她上下班的零散時間幾乎都在聽書,古典名著、人物傳記、懸疑探案……喜馬拉雅APP里,記錄著她聽過的所有書籍。
各大有聲讀物平臺上,可聽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在喜馬拉雅、蜻蜓FM等APP上,相關資源五花八門。從經典文學到武俠小說,從生活百科到勵志成長,有聲書欄目里幾乎涵蓋了年輕人喜歡的所有類型書籍。這些平臺還通過智能推薦系統(tǒng),幫助讀者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除了聽書,用視頻“看”書,也成了新時尚。
如今,許多讀書博主會在視頻平臺上將一本書的精華內容濃縮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里,并搭配有趣的畫面和文案,結合自己的讀書心得和見解,幫助讀者快速掌握、理解一本書。
“用單口相聲的形式講三國,更有畫面感和吸引力,也能讓歷史知識變得更通俗易懂?!眮碜晕錆h大學的張安辰最近正在看一個講解《三國演義》的說書視頻,形式是單口相聲。在視頻彈幕網站嗶哩嗶哩上,這個總時長35小時、105集的說書視頻播放量已突破269萬次,被1.5萬人收藏。張安辰說,他喜歡在午休和晚睡前打開嗶哩嗶哩網站,觀看自己喜歡的說書博主講解歷史書籍。
通過觀看說書視頻,張安辰發(fā)現(xiàn)自己對一些從未涉獵過的書籍產生了興趣。以前他覺得經濟學書籍很深奧晦澀,偶然看到一位博主用定格動畫的形式將供需關系等經濟學術語深入淺出地講清楚后,他慢慢克服了對經濟學書籍的畏難心理。
“視頻說書的氛圍很輕松有趣,博主的例子和動畫也很生動,很適合初學者觀看?!睆埌渤秸f。
很多年輕人還喜歡上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讀書心得、督促自己讀書。
中國政法大學學生田赟就會在社區(qū)網站豆瓣上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和書評。在她看來,讀書也是一種社交方式,尋找和自己意趣相投的“讀書搭子”,可以讓閱讀更有趣。
“豆瓣讀書會”“讀書打卡10年+小組”“星星讀書團,每周一本書”……豆瓣網站上有許多以“讀書”為主題的小組,都是年輕人分享讀書感悟、完成讀書打卡的交流地。
以“每天提前上床N小時我們一起讀書”豆瓣小組為例,這個創(chuàng)建于2008年的豆瓣小組,目前成員已超過97萬人。在群公告中,創(chuàng)建人寫道:“希望這成為你的讀書樹洞,記錄你的每日碎碎念、書摘或筆記!”在這個小組中,一直有新的年輕讀者加入,到討論區(qū)留言、回帖,交流讀書心得。
田赟與豆瓣讀書小組的緣分,始于她無意間在手機上刷到的一篇帖子,名字是“因為念念不忘那本書,我又借回來讀了一遍”。她告訴筆者,她清晰地記得那篇帖子的結尾附上了一個豆瓣小組的搜索鏈接。進組之后,田赟正式開啟了在豆瓣小組的“打卡式閱讀”。她說,自己加入的小組會不定時地清理長時間不讀書打卡的組員,為了不白花5元錢“入組費”,她堅持每隔一段時間在討論區(qū)發(fā)書評、寫感悟。
《情理法和中國人》,田赟對打卡這本書的印象很深?!爱敃r同時在準備考研考公,也不知道讀點什么好”,直到她看到一篇書評,其中重點提到了《情理法和中國人》,說這本書對法學生升學就業(yè)很有幫助。田赟于是決定就買回來看看,想看自己讀完之后有沒有和別人不同的感受。
“閱讀其實可以是一群人的事,大家相互督促,通過讀書一起進步,才能有不同的讀書感悟,遇到更優(yōu)秀的自己?!碧镖S說。
從心理學到知識漫畫
將好書融入生活
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閱讀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放松身心、緩解壓力的重要方式。
一些年輕人將目光投向心理學等書籍,“心靈按摩,療愈情緒”成為很多人的追求。在圖書市場,心理學相關書籍銷量居高不下。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圖書零售市場上,《反內耗心理學》《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等眾多新書在上市當年的銷量均達到100萬冊以上。
“看心理學書籍不僅是一種心理學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心靈的按摩,能讓我在心情低落時找到快樂?!闭趥鋺?zhàn)研究生招生考試的馬鈐,總擔心自己的復習進度太慢。在巨大的備考壓力下,她開始閱讀《被討厭的勇氣》等心理學書籍,為單調的學習生活增添了幾分趣味。
在閱讀時,馬鈐總想象自己和作者進行對話。她告訴筆者,書中的故事讓她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中的自己,因為《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的情緒壓力她幾乎都經歷過。比如,之前她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學習壓力和人際關系,直到書中一句話,給她深深的啟發(fā)和觸動——“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馬鈐從中汲取力量,重拾日常生活的點滴樂趣。
近年來一些熱門影視作品的爆火,也讓不少讀者主動選擇去閱讀原著。這種“書影聯(lián)動”的方式,讓閱讀體驗的趣味性更濃。
比如,2023年上映的《狂飆》引發(fā)了全民追劇熱潮,該劇的原著小說一度登上京東影視小說榜第一名,《孫子兵法》搜索量的同比增長最高達近60倍,許多觀眾在被劇中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吸引后,希望從閱讀書籍中挖掘更多細節(jié);科幻巨作《三體》的同名連續(xù)劇2023年正式上映后,引發(fā)了新一輪的“三體閱讀熱”,原著小說的英文版銷量在全球已逾2萬冊,還在不斷攀升,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書架新寵;今年,隨著《哪吒之魔童鬧?!返琼斎騽赢嬈狈恐?,“哪吒鬧海”這一經典神話故事,再次進入人們的閱讀視野。
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江坤是一名資深科幻迷,他在看完《三體》連續(xù)劇后,迫不及待地重新閱讀了原著。他說:“電視劇的酷炫畫面,讓三體世界的宏大場面更直觀;原著中對人物心理和哲學思考的描寫,讓故事有更大的劇情張力。一起看,很過癮!”
來自武漢晴川學院的大學生顧慶玲告訴筆者,她在看完《狂飆》后,通過閱讀原著小說,對劇中人物的復雜性格和命運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電視劇里的人物形象已經很立體了,但原著中對他們內心世界的描寫更細膩,兩者可以相互補充?!?/p>
知識漫畫的興起,也為年輕人的閱讀提供新內容。這些知識漫畫往往以幽默詼諧的形式呈現(xiàn),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知識,激發(fā)閱讀興趣。例如知識科普漫畫平臺“混知”,全網粉絲有近4000萬,出版書籍總銷量超4000萬冊,從歷史、科學到經濟、健康,覆蓋范圍廣泛。
“混知”推出的《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在2017年首次出版后,迅速贏得了讀者的喜愛。這本書以其獨特的漫畫風格和幽默的語言,將中國歷史的宏大敘事變得通俗易懂,讓讀者在歡笑中了解歷史。隨后,《半小時漫畫科學史》《半小時漫畫中國哲學史》等一系列書籍陸續(xù)上市,進一步推動了“漫畫科普”的風潮。這些書籍涵蓋了歷史、文學、科學和哲學等多個領域,將知識與漫畫結合,成為不少青年喜愛的讀物。
大學生萬霞與知識漫畫的不解之緣,始于學校組織的一場詩歌知識競賽。當時距離比賽只剩4天,她在室友推薦下,到二手書店上淘來《半小時漫畫唐詩》《半小時漫畫宋詞》等,準備靠它們“速成”。她發(fā)現(xiàn):“漫畫的插圖很好看,里面有很多年輕人喜歡的文字梗,讀起來幽默詼諧,知識會記得更牢固一點?!?/p>
令萬霞意想不到的是,這些漫畫真的助了一臂之力,讓她在比賽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從此,知識漫畫成為她離不開的讀物?!艾F(xiàn)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玩梗,書籍也應該要有趣味性的表達,才能讓讀者在閱讀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比f霞說。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