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渾身酸疼、贅肉纏身、眼睛酸澀、壓力山大、失眠早醒……這些亞健康的狀態(tài)是不是讓你一身班味兒?別急,今天就給你推薦11款中醫(yī)“小飲料”——代茶飲,用藥性溫和的藥食同源藥材,有針對性地改善輕微的身體失衡,比如口干、疲勞、失眠、情緒差等“亞健康狀態(tài)”。
如今,代茶飲因沖泡便捷、性質(zhì)溫和、口感清香自然,已經(jīng)成為不少人調(diào)理身體的常見養(yǎng)生方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代茶飲不可代替藥品,并不能單單靠它來治療疾病。代茶飲也不是“萬能補品”人人適用,需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辨證施飲”,且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幼兒不宜飲用。
健脾祛濕飲
組成黨參、茯苓、龍眼肉、陳皮、薏苡仁等。
功效益氣健脾、祛濕化濁。用于飲食油膩、消化不良、身體困重、大便黏滯、形體偏胖,飯后半小時喝,有輔助改善消化功能,減輕脾胃負(fù)擔(dān)。
小貼士表現(xiàn)為便秘、口干、口臭、大便干結(jié)如羊糞、舌紅苔黃等實熱證者不宜飲用。
消脂健肝飲
組成凈山楂、玫瑰花、荷葉、菊花、炒決明子等。
功效健脾化濕、消脂護(hù)肝。用于飲食油膩、久坐少動,輔助改善脂肪肝、高脂血癥出現(xiàn)的口干、口苦、口氣重濁及腹脹、便秘等。
小貼士脾胃虛寒癥見大便次數(shù)多、大便稀溏或不成形、胃脘冷痛者,以及反流性食道炎、胃潰瘍患者不宜飲用。
消脂清腸飲
組成荷葉、冬瓜皮、陳皮、紫蘇子、決明子等。
功效消脂利水、潤腸通便。用于飲食油膩、脂肪堆積、食欲旺盛、便秘者,促進(jìn)體內(nèi)積滯排出。
小貼士脾胃虛寒癥見脘腹冷痛、進(jìn)食寒涼食物加重,大便次數(shù)多、便質(zhì)稀溏者不宜飲用。
清肝明目飲
組成枸杞子、菊花、決明子、桑葉等。
功效清肝瀉火、益陰明目。用于久用電腦眼睛干澀、酸脹,目赤、視物疲勞、脾氣急躁等癥。
小貼士長期大便稀溏(不成形、粘馬桶)、胃脘冷痛、畏寒、食欲差、舌淡苔白、晨起惡心等脾胃虛寒表現(xiàn)者不宜飲用。
疏肝健脾飲
組成玫瑰花6g、佛手2g、陳皮6g、茯苓8g、龍眼肉8g、炒酸棗仁15g。
功效疏肝健脾、寧心安神。用于肝郁脾虛引起的胸悶、脅脹、食欲差、失眠、易疲勞、煩躁易怒、情志不遂等癥。
小貼士陰虛火旺癥見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者不宜飲用。
養(yǎng)肝安神飲
組成玫瑰花、百合、熟地、枸杞子、龍眼肉等。
功效補益肝血、安神助眠。用于肝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所致頭暈?zāi)垦?、失眠多夢、兩眼干澀、面白無華等表現(xiàn)。
小貼士心神煩亂、驚悸怔忡、口干口苦者不宜飲用。
烏梅陳皮飲
組成烏梅15g、陳皮10g、凈山楂12g、桑葚10g、玫瑰花6g、薄荷3g、蒲公英2g、甘草4g。
功效理氣健脾、清熱生津。用于進(jìn)食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或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咽干、口舌干燥、口渴等癥。
小貼士脾胃虛寒、反流性食道炎、慢性胃炎者不宜飲用。
益腎養(yǎng)元飲
組成桑葚15g、菟絲子10g、黃芪10g、酒黃精10g、枸杞子10g。
功效滋補脾腎,固本培元。用于腰膝酸軟、面色暗沉、須發(fā)早白、健忘、易疲勞等癥。
小貼士口苦、口黏、舌苔黃膩、腹脹、大便黏滯不爽或小便黃赤等,濕熱內(nèi)盛者不宜飲用。
清熱利咽飲
組成羅漢果、麥冬、百合、桑葉、薄荷等。
功效清熱利咽、潤肺止咳。用于長期用嗓或外感等陰虛肺燥所致的咽干、咽痛、聲音嘶啞、咳嗽等癥。
小貼士風(fēng)寒犯肺癥見咳嗽、喘憋、咯痰清稀色白者不宜飲用。
益氣養(yǎng)血飲
組成黃芪、黨參、熟地、陳皮、龍眼肉等。
功效益氣健脾、補氣養(yǎng)血。用于氣血不足、乏力、易疲勞、面色萎黃、頭暈等癥。
小貼士對于大量失血需緊急糾正貧血者不宜飲用。
解酒護(hù)肝飲
組成葛根6g、蒲公英3g、菊花4g、玉米須1g、薄荷2g。
功效促進(jìn)排尿、加速酒精代謝,保護(hù)肝細(xì)胞。用于緩解酒后頭痛、惡心、口苦等癥。
小貼士醉酒狀態(tài)、神志不清者不宜飲用。
文/劉慧敏(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