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縣中醫(yī)院 邱延昭
眼睛是感知世界的窗口?,F代生活中,長時間用眼、電子屏幕依賴、環(huán)境光線不適等因素,讓眼部疲勞、干澀等問題愈發(fā)普遍。其實,許多護眼方法就藏在日常細節(jié)中,只需稍加注意,就能為眼睛健康筑起保護屏障。
保持合理用眼節(jié)奏長時間盯著同一物體,眼睛的調節(jié)系統(tǒng)會持續(xù)緊張,容易引發(fā)疲勞。遵循“20-20-20”法則能有效緩解眼部疲勞:每用眼20分鐘,抬頭看向20英尺(約6米)外的物體,持續(xù)20秒。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玩手機,都可以設置定時提醒,讓眼睛定期休息。
調節(jié)光線光線過強或過暗都會增加眼睛負擔。白天閱讀時,避免陽光直射書本或屏幕;夜間使用臺燈時,選擇接近自然光的暖白色光源(色溫4000K左右)。電子屏幕的亮度應與周圍環(huán)境匹配,過亮易刺眼,過暗則易導致調節(jié)性視疲勞。夜間使用手機時開啟夜間模式,能減少屏幕藍光對晝夜節(jié)律的影響。
眨眼訓練正常情況下,人每分鐘眨眼15~20次,但專注屏幕時,眨眼頻率會降至每分鐘5~7次,導致淚液蒸發(fā)過快,引發(fā)眼睛干澀。主動眨眼訓練能刺激淚腺分泌,均勻涂抹淚膜,保持眼球濕潤。每用眼30分鐘,閉眼2秒后用力擠眼5秒,再睜開2秒,重復5次。
戶外活動研究表明,每天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能降低近視的發(fā)生風險。自然光中的短波長藍光(非電子屏幕藍光)能促進視網膜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軸異常增長。即使不進行劇烈運動,散步、遠眺或簡單的戶外游戲也能達到效果。周末可以安排徒步或公園野餐,讓眼睛在自然光中“充電”。
飲食調理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能為眼睛提供所需養(yǎng)分。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等)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能過濾有害藍光;深海魚類(如三文魚、沙丁魚)中的ω-3脂肪酸可緩解干眼癥狀;橙黃色果蔬(如胡蘿卜、南瓜)中的β-胡蘿卜素能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維持角膜健康。
熱敷按摩熱敷能促進眼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緊張。用干凈毛巾浸入40℃左右的溫水,擰干后敷于雙眼,每次5~10分鐘,每周2~3次。搭配簡單的穴位按摩效果更佳:用無名指指腹分別輕壓睛明穴(內眼角上方)、太陽穴(眉梢與外眼角連線中點后方)3秒后放松,重復5次,能進一步放松眼部神經。
定期檢查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成年人也應每1~2年進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檢查,兒童青少年則需根據視力發(fā)育情況縮短檢查周期。專業(yè)檢查能及時發(fā)現屈光不正、眼壓異常等潛在問題,為保護眼睛健康提供科學指導。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