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電影暑期檔落幕,北京電影家協會日前召開研討會,邀請來自創(chuàng)作、生產、院線等產業(yè)鏈條各環(huán)節(jié)的從業(yè)者和專家,從電影作品、行業(yè)環(huán)境、媒介變革等方面深入分析暑期檔的變化趨勢,為推動電影發(fā)展提供新思路、探索新路徑。
觀眾對影片情緒價值需求加大
據國家電影局統(tǒng)計,2024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全國電影票房為116.43億元,觀影人次為2.85億,與去年同期相比,總體票房與觀影人次出現下滑。與此同時,暑期檔院線上映影片類型豐富多樣、現實題材受到關注,影片供給數量與放映規(guī)模處在較高水平。這些情況整體反映出中國電影市場當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分析今年暑期檔票房不如去年的原因,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研究員、《電影藝術》主編譚政表示,當今電影行業(yè)處在世界經濟調整期,“重工業(yè)”大制作、呼應社會情緒方面的制作供應不充分,同時文旅分流、奧運分流、其他娛樂形式分流等現象減少了觀眾基數,此外自媒體時代輿情影響觀眾觀影的因素也不可忽視。
譚政總結今年暑期檔電影也有不少創(chuàng)新之處,比如真人實拍“超能力”電影的出現填補了此類電影的空缺,《解密》《從21世紀安全撤離》《異人之下》等作品體現出主流商業(yè)電影敘事形態(tài)的創(chuàng)新,在電影技術方面AI作為輔助工具功能已經發(fā)揮很大作用。
北京新影聯影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方銘分享說,暑期檔電影類型豐富、各有特點,喜劇片與犯罪題材電影有較強號召力,動畫電影顯示出巨大潛力,令人期待。方銘認為,觀眾對于影片情緒價值的需求在不斷加大,今年暑期檔票房前三的國產影片都是社會話題與情緒價值的有效結合。
喜劇仍是剛需,動畫異軍突起
作為暑期檔的票房冠軍,電影《抓娃娃》再次證明了喜劇片仍然是國內市場的剛需。開心麻花影業(yè)副總經理謝靈玨表示,盡管《抓娃娃》票房表現較好,喜劇創(chuàng)作仍面臨新的挑戰(zhàn)。市場對電影類型的包容性還需要增強,不同受眾應看到不同類型的電影產品。謝靈玨還談道,電影投資保守導致人才可能出現斷層,因此要加大對新人的扶持培養(yǎng),設立電影專項基金,進一步增強打擊盜版的力度。
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不斷推出優(yōu)秀作品并形成良性循環(huán),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動畫電影《白蛇:浮生》創(chuàng)新講述觀眾耳熟能詳的“白蛇傳”傳說,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呈現富有南宋韻味的畫面,實現了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
追光動畫總裁于洲立足打造“白蛇三部曲”的想法,指出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要有長期主義的認識,致力于打造好的故事,才能真正吸引觀眾走進影院。追光動畫將在明后兩年接續(xù)推出《聊齋:蘭若寺》《三國第一部:爭洛陽》等多部動畫電影,希望可以打造出屬于當代的經典。
“大檔期”應拉開類型距離
針對“大檔期”上映的電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旭光建議多拍合家歡喜劇類、想象力消費類、影游融合類作品以及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現實題材電影。他提出大片與中小成本類型片要拉開距離,大片要做大做強做精,全面展現電影工業(yè)美學;小片要做小做多做豐富,讓暑期檔電影類型更加豐富、品種更加多樣。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葉寧認為:“當下,電影仍然是一種能夠為觀眾提供情緒價值與精神慰藉的文化消費形式,觀眾對于娛樂內容的選擇倒逼電影創(chuàng)作者更加注重內容創(chuàng)作。大家要達成共識,做好內容是第一要義,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要認真,要沉下心來把故事做實?!?/p>
北京首都華融影院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于超從電影放映與發(fā)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觀察,他認為部分熱門檔期的票房繁榮說明電影市場并不缺少觀眾,只是消費習慣和需求發(fā)生了較大變化,電影的內容和發(fā)行宣傳方式也應有相應的變化。宣發(fā)要突出互動性的措施,提前主動分析市場、準確判斷和總結市場需求變化,有效地把銀幕和觀眾連接在一起,精準觸達目標客群。同時盡早確定檔期以便于影院和觀眾建立認知、做好觀影放映計劃,確保每部影片都能夠有充分的展示放映空間,合理分配好全年的市場內容。(北京日報記者 邱偉)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