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道美媒稱,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認為,關于中美關系的對話到目前為止已經討論得很多,但是不經常提及兩國可以合作的領域。
據美國《財富》雜志網站12月6日報道,“我們?yōu)槭裁床恢铝τ陔p邊投資來增加就業(yè)、開放關鍵市場或是解決重要的環(huán)境問題?”保爾森6日在廣州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上對一個專家組發(fā)問道。保爾森是保爾森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人兼所長,在2006年到2009年間擔任美國財政部長。
香港零售和物流企業(yè)集團馮氏集團董事長馮國經說:“各國間有競爭的領域也有合作的領域,但我們需要保持平衡。如果我們想在每個領域競爭,我們會把一個非零和游戲轉化成零和游戲,而這對各方都不利。”
馮國經建議說,應更多依賴商界合作而不是政府間關系,通過商界合作“幫助鞏固我們可以互贏合作的理念”。
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弗蘭斯·范霍滕認為,一切在于轉換視角。飛利浦公司沒有把知識產權作為競爭的戰(zhàn)場,而是不久前開放了他們人工智能驅動的醫(yī)療診斷平臺作為應用編程接口,并邀請中國研發(fā)者在這個平臺上搭建應用,“從而讓它成為一個我們彼此需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是利用市場產能而不互相交戰(zhàn)的最快的方式?!?/p>
范霍滕補充說,此外,隨著中國經濟從制造業(yè)驅動轉化為由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消費所拉動、很快還將變?yōu)橛蓜?chuàng)新驅動的社會,全世界將見證更多中國向美國進行技術轉讓的事例而不是美國向中國技術轉讓。“中國在數(shù)字領域中的技術、人才和創(chuàng)造力已經翻番,其發(fā)展會比美國和歐洲快得多?!?/p>
馮國經指出,此外,中國消費者正迅速成為全世界最有鑒別力的消費者。約有1.1億中國人每年會出國,“他們擁有技術,每天花數(shù)小時玩手機,在比外國人年輕得多的年紀就是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
馮國經說,隨著新商業(yè)模式在中國迅速涌現(xiàn),尤其在線上到線下的技術領域,“我們將很快需要看到中國發(fā)生什么然后在世界其他地方得以應用?!保ň幾g/胡溦)
(責任編輯:盧相汀)